首页

优美之家蕾拉

时间:2025-05-29 04:09:28 作者:成都与俄罗斯叶卡捷琳堡签署三年行动计划 浏览量:84978

  中新网杭州8月10日电 题:“小众项目”攀岩成巴黎奥运新热点 国内发展趋势向好

  作者 郭天奇

  在刚刚过去的巴黎奥运会运动攀岩男、女子速度赛中,中国男子选手伍鹏、女子选手邓丽娟均获得银牌,并在比赛中分别爬出4.77秒和6.18秒的个人最好成绩,这也是中国攀岩队在国际舞台上取得的历史性突破。也正因为选手们的出色表现及项目本身特色,无论是在比赛现场还是社交媒体中,这项极具竞技性的小众运动掀起了一阵热潮。

图为中国选手伍鹏(左)在巴黎奥运会运动攀岩男子速度赛决赛中。 记者 赵文宇 摄

  攀岩是一项在天然岩壁或人工岩壁上进行的向上攀爬的运动项目,集健身、娱乐、竞技于一身,国际上主要的攀岩比赛项目分为速度赛、难度赛和攀石赛。“攀岩运动如今非常受欢迎,它不仅仅是群众体育项目,还是竞技体育项目,并且已经在东京、巴黎两届奥运会中作为正式项目出现。”练习攀岩16年的前攀岩运动员、杭州市西湖区攀岩队主教练胡春花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说。

  相较于部分欧美国家,国内攀岩运动开展的时间较晚,且因场地限制,攀岩与其他体育运动相比一直属于小众项目。“10多年前我刚开始玩攀岩的时候,大部分城市是没有攀岩馆的,很多人甚至没有听说过攀岩这项运动。”胡春花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民众体育需求的提升,攀岩项目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运动攀岩入奥则为这一项目的发展安上了“加速器”。

  如今,国内攀岩运动在专业性与普及性方面均有了极大提升,并依旧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从专业性角度来看,中国攀岩虽起步较晚,整体竞技水平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在近年来,得益于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大量的交流学习,国内攀岩人才不断涌现,并逐渐在世界攀岩赛场实现突破。中国攀岩队在此次巴黎奥运会中取得优异成绩,更证明中国攀岩在世界攀岩舞台上已拥有一席之地。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中国攀岩若想在国际赛场更进一步,除了需要更优质、更专业的攀岩场馆外,还需要培养与吸纳更多的攀岩专业人士。“要走竞技体育道路,对于专业教练、定线员、裁判员的要求比较高,组建专业的团队才能进一步提高攀岩的水平。例如定线员,他们相当于攀岩比赛中的出题老师,运动员只有在定线员制定的不同线路中练习,才能不断提升专业技能。”胡春花说。

图为学习攀岩的青少年。受访者供图

  对于竞技运动项目而言,若想拥有更多处于“金字塔尖”的运动员,除了具备专业的人才团队以及科学的训练手段外,还需要不断扩大与夯实这项运动的“金字塔基”——群众基础以及青少年运动员。

  在巴黎奥运会中,攀岩项目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这也为该项目的普及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目前,攀岩运动在国内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已初见成效,一场青少年攀岩赛事的参赛人数最多已能达到六七百人。此外在杭州,攀岩课也已经在一些中小学中逐步开展。

  “未来我们还可以多开设一些攀岩的体验活动以及赛事,引导更多青少年了解和体验这项运动,同时也要推动攀岩运动走进校园,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消除一些误解。另外也可以通过媒体和社交平台普及攀岩知识,改变大众对攀岩的认知。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其中,中国攀岩的发展有无限可能。”胡春花说。(完)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小新的Vlog】雨中“追火箭”有多壮观? 第一视角带你看“嫦娥”发射

张政介绍,前三季度,预计国内旅游人次42.9亿、旅游花费4.3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8%和17.1%,接近2019年峰值水平。旅游业的火热,既丰富群众生活,又提振市场信心,带动交通、住宿、餐饮、零售等消费增长,有力发挥作为幸福产业、民生产业、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应有作用。(迟瀚宇 制作 刘鹏)

上半年中国新设外企数同比增长14.2%

就中国春季外交热潮等话题,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接受“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为大家进行深度解读,以下为访谈实录:

(十四冬)综合消息:福建冰壶混双摘银创历史 香港男冰青年队再胜吉林队

前门大街游客众多,网红路牌的数量也很多。有些游客会停下脚步,拿出手机打卡拍照,然而一家挂着网红路牌的饮品店门可罗雀,隔壁一家奶茶店同样生意冷清,网红路牌似乎没有吸引来有诚意的顾客。

2024年面向东盟工程创新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举办

2月23日,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礼嘉智慧公园的美人梅林变身“粉色海洋”,游客们搭乘山城时光缆车,穿行于花海丛中,一边欣赏盛开的梅花,一边俯瞰嘉陵江岸风光。据悉,山城时光缆车是重庆最近打造完成的一条穿梭于城市空间和嘉陵江岸线的观光缆车,该线路上下高差达120米,全长约600米,沿线栽种了1122株美人梅。

四川雅江森林火灾明火扑灭 火场全面进入清理看守阶段

何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数字创意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研究领域包括社交媒体与网众传播、游戏研究、流行文化与文创产业等。其研究成果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及青年成果奖、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年度学术评优专著一等奖及论文一等奖。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